编辑
2025-11-09
博客
00

目录

使用两个体重秤减少体重测量误差
问题发现
进一步扩展
方案一:加权平均(最优解)
方案二:多次测量再平均
方案三:校准系统偏差
后记

使用两个体重秤减少体重测量误差

问题发现

故事是这样的, 我在PDD花20块大洋买了一个电子体重秤用于测体重, 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体重秤可能不准确, 同一时间多次测量每次读数都不相同. 于是又在PDD上花80大洋又买了一个小米牌体重秤, 经测试同样存在同一时间多次测量每次读数都不相同的问题. 于是我就考虑, 如何使用这两个劣质体重秤来获得更精确的读数.

结论如下:

市面的常用的体重秤都有约0.5~1kg的测量偏差, 为了测量更加精准, 我们可以用两个不同的体重秤分别测量再取平均的方式减少方差.

理论分析:

假设有两个正常的体重秤测量的结果基本准确, 但秤的本身存在一定的测量误差.

假设一定时间内的体重是不变的, 用秤A在测量体重时, 测量结果会落在一个高斯分布1上, 均值为m1m_1, 方差为o12o_1^2. 同样, 假设秤B在测量体重时, 读数会落在一个均值为 m2m_2 , 方差为o22o_2^2的高斯分布2上. 这里我们不失一般性的假设秤A的方差比秤B更少, 即o12<o22o_1^2<o_2^2.

用两个不同的体重秤分别测量再取平均, 相当于两个高斯分布相加取平均, 那新的虚拟体重秤对体重测量的高斯分布的均值会是 m1+m22\frac{m_1+m_2}{2}, 方差会是 o12+o224\frac{o_1^2+o_2^2}{4}.

显然新的虚拟体重秤均值会是两个称的平均.

且当o12<3×o22o_1^2<3 \times o_2^2时, 新的虚拟体重秤方差也会比两个秤都更少.

也就是说, 只要两个体重称的质量不要相差的离谱(3倍方差以上), 虚拟体重秤的测量结果都更优的.

进一步扩展

我们还有以下几种提升体重测量精度的方法:

方案一:加权平均(最优解)

多次测量进行统计得到方差.

根据方差倒数加权:

Xbest=XAσA2+XBσB21σA2+1σB2X_{best} = \frac{\frac{X_A}{\sigma_A^2} + \frac{X_B}{\sigma_B^2}}{\frac{1}{\sigma_A^2} + \frac{1}{\sigma_B^2}}

方差会降到:

Var(Xbest)=11σA2+1σB2Var(X_{best}) = \frac{1}{\frac{1}{\sigma_A^2} + \frac{1}{\sigma_B^2}}

比简单平均还更优。

方案二:多次测量再平均

每次站上去连测 3 次(AABBBA 顺序避免疲劳影响),取 6 个数的平均,方差再除以 6。

如果是土壕可以买更多体重秤.

方案三:校准系统偏差

第一天早上空腹固定姿势测 10 次,记录:

  • 秤 A 平均偏高 0.6kg → 以后读数全部减 0.6
  • 秤 B 平均偏低 0.3kg → 以后读数全部加 0.3

这样系统偏差也被干掉,只剩随机误差,平均后精度更高。

后记

最后问了一下gpt, 为什么电子体重秤有这么高的误差:

  • 传感器是最便宜的应变片+HX711 芯片,24 位 ADC 但实际有效位数只有 14-16 位
  • 没有温度补偿,屋里温度变化 2℃ 就漂 0.3kg
  • 没有四角误差补偿,站姿稍偏就差 0.5kg
  • 廉价算法直接四舍五入到 0.1kg,放大波动感

本文作者:JiangOil

本文链接:

版权声明: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BY-NC-SA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出处!

Flag Counter
新加坡时间: